肉雞業發展趨勢分析
您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詳情
一) 肉雞父母代和商品代肉雞產量保持增長。2007 年祖代種雞年更換量增加了36%,2008 年父母代雞增長的趨勢不會改變。據測算,2008 年肉雞父母代種雞的產量將達到3000 萬套,商品代雞產量將達到30億只,雞肉產量將達到483 萬噸,比2007 年增長3.9%。據預測,到2010 年肉雞父母代將達到3674 萬套,商品代40 億只,肉雞飼養量和雞肉產量都將穩步增加。
(二)雞肉消費量保持增長,市場潛力巨大。1996~2005 年我國人均雞肉消費量由5.01 公斤增加到7.98 公斤,但遠遠低于世界主要地區目前的人均雞肉消費量, 如美國43.67 千克,加拿大32.14 千克,歐盟15.6 千克,巴西33.3 千克,臺灣地區28 千克。我國的人均雞肉消費量要達到世界平均為10.1千克/人的水平, 每年還需增長300 萬噸以上的雞肉產量。預計2008 年我國人均雞肉消費量將達到9 公斤, 雞肉總需求量達到1215 萬噸;2010 年我國的人均雞肉消費量將達到9.5 公斤, 雞肉總需求量可達到1301.5 萬噸。
(三) 雞肉的國際貿易量逆差將長期存在。我國白羽肉雞產品的出口增長緩慢,雞肉的國際貿易量逆差將長期存在,且以雞副產品,尤其是雞爪為主。一方面是國內雞肉消費需求總量大于生產量;另一方面,我國雞肉消費存在結構性短缺。據統計,2007 年1~11 月,禽肉及雜碎進口額為8.59 億美元,同比增加1.12 倍;禽肉及雜碎出口額2.3 億美元,同比增長52.56%。
(四)依靠科技進步和實用技術推廣,提高生產效率。經過多年快速發展,我國肉雞行業的規模化水平、飼養設備、單產水平、產品加工水平進步明顯。種雞產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商品雞成活率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只要提高其中一項指標,就能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五)生物安全措施保障不斷加強。2004年和2005 年的禽流感疫情, 使一些生物安全措施執行不力的企業損失巨大,而注重生物安全措施的大規模企業基本上未受影響,由此國內大的肉雞養殖和加工企業提高了對生物安全重要性的認識, 不斷加大了投入。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信息網
錄入時間: 2015-02-12 〖返回〗 〖收藏〗 查看次數: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