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蛋(肉)雞疾病發展趨勢
您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中心> 詳情
目前,家禽疾病逐漸趨于低齡化、復雜化,尤其是蛋(肉)雞疾病發展越來越趨于復雜化,一旦發病,很難根除,大大降低了經濟效益,現結合蛋(肉)雞在生產過程中的疾病流行新特點總結如下,供廣大養殖朋友們參考。
趨于低齡化發展
發病早:尤其肉禽3-5日齡就出現呼吸道癥狀,表現為輕微甩鼻、咳嗽,尤其在首免三聯疫苗后,由于免疫反應和應激對呼吸道的刺激,反而加重呼吸道癥狀。有的雞群還沒來得及做新城疫苗,6日齡就暴發新城疫,有的更早,癥狀很典型,加上治療不及時,死亡率與日俱增;有的7-9日齡暴發法氏囊炎,同時伴隨呼吸道、腸炎癥狀,由于機體剛脫離母源抗體的保護,未來得及免疫,治療起來很棘手,死亡率往往很高,即便治愈對后期的生長也很不利。
趨于復雜化的原因分析
1.雞舍內外及器具消毒不嚴格
許多養殖戶圖方便,消毒對他們來說是例行公事,有這么回事就行,反正也看不出什么眼前效果;有的養殖戶干脆只用一兩種消毒劑噴灑消毒即可。由于消毒觀念淡薄致使雞舍長期存在病患,日積月累,病菌繁殖到一定程度致使雞雛很早就發病而且很難根除。
2.免疫不科學,方法不規范
如法氏囊首免滴口是科學的免疫方式,可現實中人們往往為圖省事采用飲水的方式進行首次免疫,造成法氏囊炎首免時往往是不免還好,一免引起大群雞發病。
還有更為荒謬的,雞痘苗免疫時不是刺種而是飲水,Ⅰ系不采用注射而是飲水等等。
3.營養水平對家禽疾病防治的影響
國內外的初步研究表明,營養的缺乏或過量會導致家禽免疫失敗,發病率上升,從而影響飼養投資回報率。
如雞雛在早期易發傳染性腎傳支,緩解方式:一是提高舍溫1-2℃;二是降低飼料中的蛋白水平;三是對癥治療,添加藥物。如果不注意營養水平對雞只疾病防治的影響,一味的加大藥物治療量,由于藥物的大劑量使用反而加重了腎臟負擔,沒能及時改善機體代謝平衡,致使病越治越重,后還出現死亡,延誤了治療的佳時期。還有雞只暴發痛風癥時,在藥物治療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降低飼料中蛋白質。再有雞群鬧呼吸道、腸道病期間一定注意維生素的添補,以彌補機體流失。
4.忽視飼養管理
影響家禽疾病暴發的因素很多,其中飼養管理(溫度、濕度、飼養密度及通風等)就是一項不可忽視的日常工作。日常工作中不起眼也是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糞便的清理,就往往引不起人們的重視。理論上應該是一天一清糞,一天一消毒,可現實中按這個來做的寥寥無幾,給了疾病趁機而入的機會。有害氣體尤其是冬季雞舍內生爐子,通風和保暖不能很好的結合,致使雞舍氨味大,飼養環境很差。
當前疾病預防和治療的思考
1.對呼吸道疾病的認識
目前有兩種感染的支原體病較難根除,一類是垂直傳播;一類是疫苗污染。如果開口藥物中有針對性的選擇或免疫后采用專用預防呼吸道感染藥物,在治療上效果相對確切。
傳染性鼻炎也是比較頑固和難根除的傳染病,其反復率極高,這和雞舍環境差有很大的關系。建議在治療呼吸道疾病的同時,采用配合治療大腸桿菌病的藥物,由于藥物達到氣囊的濃度很低,在治療氣囊炎時好采用氣霧給藥,因為氣霧給藥藥物可以直接通過呼吸道達到并作用于氣囊表面;也可通過肌注給藥,使血液中藥物濃度迅速升高,快速作用于氣囊。大群采用中西藥結合的治療方法,中藥采用止咳、化痰、平喘和提高機體免疫力的藥物。另外魚肝油對呼吸道粘膜有強大的修復作用,對呼吸道病的輔助治療作用不可忽視。
2.對雛雞大腸桿菌的認識
雛雞大腸桿菌感染有兩種原因:一類是孵化室感染;一類是交叉感染。針對第一類可通過提高舍溫,33-34℃是卵黃吸收的佳溫度值,再有定期的藥物預防。針對第二類可通過雞舍內外的環境消毒、飲水消毒和噴霧消毒相結合,再有注意藥物的預防。切忌在預防期間使用高敏抗菌藥物,一旦實施,當時效果很顯著,等后期疾病暴發時,治愈是難上加難。
3.疫苗的選擇很重要
首先應選擇正規品牌產品,好是SPF疫苗;再要結合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合理科學的選擇使用聯苗還是單苗,采用正確的接種方式以及免疫劑量,要咨詢疫苗廠的技術人員,使用疫苗的佳劑量和時間,切不可盲目加大或減小劑量;三要注意免疫空白期的藥物填補,不僅能夠防止免疫空白期的病毒入侵,還可以起到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體效價及降低免疫反應的功效,一般采用抗病毒的中藥進行藥物填補。
4.環境消毒的重要性
環境及帶雞消毒可有效降低舍內有害致病菌,保證雞群安全。其中消毒劑的選擇很關鍵,不同成分的消毒劑輪換使用,實踐證明2-3天消毒一次是佳消毒頻率,消毒劑劑量的使用要正確,一味的加大劑量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殺菌效果。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信息網
錄入時間: 2015-04-13 〖返回〗 〖收藏〗 查看次數:493